首頁 > 月嫂知識
最全的月子餐

第一階段月子餐(第1天-7天)
新媽媽剛分娩后,身體虛弱,水腫,而且會有產生惡露,因此,產后的第一周的飲食應注意“活血化瘀、代謝排毒、清除惡露”。下面,我們來看看坐月子第一階段適合吃的月子餐都有哪些?
調理的目的:是排除體內的廢血(惡露)、廢水、廢氣等廢物;補充元氣,強健脾胃;促進傷口愈合,恢復子宮機能;同時也要注意預防便秘的。由于分娩時能量的消耗以及體液的大量流失,你肯定會感覺到饑餓和口渴,如果沒有麻醉等特殊原因,產后可立即進食。但是在產后第一天,不論是剖腹產還是順產的產婦,食物最好是清淡富有營養,可以多喝湯或是吃些面線、稀飯之類軟爛易消化的食物;剖腹產的產婦在最初的7天都需要特別注意。剖腹產手術后6小時可進食米湯、藕粉等流質軟食,手術后一周內都禁食牛奶、豆漿、雞蛋、蔗糖等脹氣食品。等媽媽腸道排氣后,可進半流質食物,如粥、肉湯等。另外要注意的是,在初乳還沒有下來之前千萬不要吃任何催奶的食物,在乳房沒有疏通之前,過陜的催奶反而會引起乳腺堵塞。

生化湯:功效:生化湯又稱“產后第一湯",具有活血化淤、排出惡露、溫暖子宮、收縮子宮的功效。用量:1日份。材料:當歸40克,川芎30克,桃仁(去心)25克,烤老姜(干姜)25克,炙甘草(蜜甘草)25克,清水1 050毫升;
做法:①清水700毫升,加入材料,用砂鍋大火煮沸后轉小火加蓋煮60分鐘,約剩200毫升,藥水倒出備用;②在砂鍋中加入清水350毫升,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煮60分鐘約剩1 00毫升;③將第一次和第二次藥水合在一起共300毫升拌勻。
用法:①每次餐前飲用一口(約50m1),一天內分六次喝完(切勿飲用過快);②一般來說連續服用5-7天,但是生化湯也不宜多喝,不妨先喝兩三副,如果不再有淤血(塊)派出,就不用再繼續了。對小腹冷痛、惡露不行的產婦,可以酌情多喝,而對體質燥熱的媽媽來說,應該考慮少喝或者不喝。

益母草茶:功效:活血、行血、散瘀,有助于產后收縮子宮、排除惡露。用量:2餐份;材料:益母草40克,老姜15克,紅糖30克,清水1000毫升。
做法:①、老姜洗凈切片;②、將益母草、老姜、紅糖加入清水,用小火熬煮l 5分鐘;③、過濾后,將湯汁分兩份,早晚服用。
用法:①當產婦有發燒或發炎癥狀不能飲用生化湯時,不妨改用這道比較溫和的茶飲;②早晚各服用一次,服用時間要延長至10天左右

雞茸小米粥:功效:小米具有促進腸道蠕動的功能,能夠幫助腸胃快速吸收營養,恢復體力;而且小米富含維生素B,有助于改善造血機能。用量:2餐份。材料:小米30克,大米50克,雞胸肉80克,荷蘭豆仁、胡蘿卜末適量,雞湯/清水適量。調味料:鹽
做法:①大米用清水浸泡約30分鐘,備用;②雞胸肉洗凈,剁成泥狀,備用;③、將小米和大米放入鍋內,續人雞湯或清水、胡蘿卜末,沸騰后轉入小火煮約20分鐘;④待米煮熟后,加入雞茸、荷蘭豆仁稍煮。起鍋前,按個人喜好調入少許鹽即可。

菠菜魚片粥:功效:魚肉富含鈣質,菠菜則補血補鐵,適合產后血虛的女性使用,而且其中豐富的膳食纖維還能潤腸、通便。用量:3餐份。材料:鯛魚/鱸魚片,菠菜,大米60克,紅棗2顆,高湯/清水適量。調味料:鹽
做法:①大米用清水浸泡約30分鐘,備用;②魚片洗凈、切片;菠菜切成末;紅棗去核并切成條狀,備用;③將大米、高湯或清水與紅棗放入鍋內,煮至沸騰后,轉小火熬約20分鐘;④放入魚片和菠菜,再煮3分鐘。起鍋后,依喜好加少許鹽即可。


豬肝粥:功效:豬肝富含蛋白質、卵磷脂和微量元素,可改善貧血,有助于緩解產后身體虛弱、氣血不佳的狀況,達到預防便秘的效果。用量:2餐份。材料:大米1/2杯,豬肝70克,當歸1 4克,枸杞8克,芹菜末、香菜末少許,高湯500毫升,清水400毫升;調味料:鹽
做法:①豬肝洗凈切成細丁,備用;②大米洗凈,加入高湯和其他材料,煮至熟軟;③最后加入豬肝煮熟,起鍋前,酌量加鹽調味,撒上芹菜末和香菜末即可。


甜糯米粥:功效:此粥具有潤心脾、化淤血、生新血的功效,并且能夠補充生產期間損耗的元氣,促進臟器及早復原。用量:4餐份。材料:桂圓1 OO克,糯米1杯,老姜(連皮)4片,清水適量。調味料:紅糖1杯,冰糖50克
做法:①桂圓用溫水泡軟;②將糯米洗凈,放人鍋內,注入適量清水,煮約20分鐘;③要將糯米完全煮至熟透后,再加入老姜、桂圓、紅糖、冰糖,再煮 1 O分鐘,否則米粒易夾生,影響口感;④起鍋前,撈出老姜,即可食用。注意:糯米幫助產婦增強腸子的蠕動力,可防止腸胃下垂,更可以預 防便秘。但糯米較難消化,不可一次吃太多


八寶粥:功效:八寶粥益肝補腎潤肺,紫糯米能補血養氣。用量:2餐份。材料:紫糯米半杯,薏仁1/3杯,紅豆1/3杯,桂圓肉少許,蓮子60克, 清水適量。調味料:紅糖半杯,米酒1小匙
做法:①將薏仁、紅豆洗干凈后泡水待軟(浸泡一晚為宜);②將紫糯米洗干凈備用;③把薏仁、紅豆加1 2杯水煮約20分鐘;④把蓮子、紫糯米、桂圓肉加入鍋內繼續煮至熟透;⑤將紅糖和米酒加于粥內煮開即成。注意:此粥不容易消化,一定要注意必須煮至軟爛。粥的配料還可以 自己調整。
麻油面線:功效:促進惡露排出與子宮復原。麻油含83%~90%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加速潤滑子宮使其收縮,調節脂質代謝并抗血栓,在產后促進惡露排出與子宮復原,并提供足夠熱量。 而麻油的香味及不油膩特性,也能讓產婦維持良好食欲。面線則以福建特產的手工面線最佳,它軟滑細膩容易消化,特別適合產婦食用;而且面線烹調方便,又很容易吸味,可以和各種高湯搭配。
用量:1餐份。材料:麻油一大匙,面線1把,水2碗,米酒2大匙,老姜4-5片;
做法:①鍋中加入水煮滾后,放入面線,等再次水滾時加30毫升的冷水,反復操作共3次即可熄火將白面線撈出備用;②將一小匙麻油燒熟,爆香姜片后把姜片夾出;③鍋中加入剩下的麻油燒熱,加水煮滾,再加入燙熟的面線,起鍋前灑入米酒即可。注意:面線的制作過程中都會加入鹽分,所以做面線月子餐的時候最好不要加鹽了。


鱸魚湯:功效:生津、降虛火、恢復體力。這道藥膳可以調理和改善產后胃熱煩渴、食欲不佳、惡心、愛出虛汗、筋骨酸痛,以及口干舌燥、口臭、津液虛損等癥狀。用量:1餐份。材料:鱸魚1條,老姜3片,姜絲少許,黨參l O克,麥冬l O克,石斛5克,甘草2片,清水適量。調味料:米酒20毫升,鹽少許;
做法:①在湯鍋內加入藥材、老姜和清水,用小火熬煮約20分鐘;②鱸魚洗凈切塊后放入鍋內,煮至沸騰,加入米酒和鹽;③最后放人姜絲即可。注意:挑選石斛時,以小環狀為佳,其生津解熱功效較好。


豬肝湯:功效:去淤血、造新血。豬肝是坐月子時必不可少的食材,可以補充酶,有助于去淤血、造新血,但人們常常覺得它味道有些腥。用量:2餐份。材料:豬肝100克,老姜片20克,枸杞5克;調味料:高湯適量,酒1大匙,鹽少許,紅糖半杯。
①豬肝切片,用沸水氽燙后取出,備用;②干鍋加熱,放入老姜片干煸至呈卷曲狀,加入高湯煮至沸騰;③加入豬肝、酒、鹽、紅糖、枸杞煮至熟透。注意:建議大家先將豬肝用沸水氽燙一下再烹調,這樣煮出的湯汁較為清澈、爽口。


花生豬蹄湯:功效:通乳、補氣血?;ㄉ拓i蹄皆有促進乳汁分泌的功效,是哺乳期間不可或缺的食材。 豬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膠原蛋白和脂肪,還可使媽媽的膚質潤澤。用量:4餐份。材料:豬前蹄一只,老姜4片,花生200克,蔥1根,八角1個,通草20克,黃芪40克,當歸6克,紅棗3枚,黑棗3枚,炙甘草2片;調味料:酒50毫升,鹽1/2小匙
做法:①豬蹄洗凈,用沸水氽燙后,再用清水沖洗,備用;②藥材用濾紙袋包裹,備用;③將全部材料和藥材包放入燉鍋內,熬煮約90分鐘,取出藥材包即可。注意:選購材料時以豬前蹄為佳,建議每次燉煮半只豬蹄,分袋放入冰箱冷藏保存,每日食用。


葛根魚湯:功效:促進乳汁分泌和氣血循環。用量:1餐份。材料:海鱺魚/鱸魚一條,葛根40克,黃芪20克,枸杞8克,老姜6片,高湯/清水適量。調味料:酒、鹽少許
做法:①魚洗凈后切厚塊,備用;②在干鍋內將老姜煸至卷曲狀,加入清水和藥材,煮約20分鐘;③加入魚塊,煮約1 O分鐘至熟;④起鍋前,加鹽和酒調味即可。注意:魚肉富含各種營養素,適合產后調理食用。這道湯品中的魚可海鱺魚或鱸魚,服用能使傷口快速愈合。

紅豆湯:功效:改善貧血、消除水腫。用量:4餐份。材料:紅豆1 50克,老姜50克,陳皮6克,茯苓20克,清水適量;調味料:紅糖80克,冰糖80克
做法:①紅豆先用清水浸泡約1小時,備用;②老姜磨碎,陳皮泡軟,備用;③在湯鍋內加入紅豆、陳皮、茯苓和清水,煮1 O分鐘后熄火,在鍋內繼續燜1 O分鐘;④將老姜加入紅豆湯內,再加半杯清水,用小火煮約20分鐘后熄火,再燜10分鐘;⑤最后加入紅糖和冰糖煮至融化,熄火,再燜1 O分鐘即可。注意:紅豆富含維生素B、鈣和鐵,熬煮紅豆湯時,用燜和煮交替的方式煮出來的紅豆口感松軟,顆粒完整。


黃芪四神雞湯:功效:有健脾胃、利濕消腫,并且能補養子宮、促進產后黑色素的代謝。材料:雞肉約500克,四神湯藥材(芡實、山藥、蓮子、茯苓、薏仁)200克、紅棗8枚,黃芪38克,姜4片,清水適量;調味料:酒1大匙,鹽少許.
做法: ①雞肉切塊,備用;②紅棗去核,備用;③將有所藥材、調味料放入湯鍋燉煮40分鐘,即可食用。注意:其中的雞肉也可以換成豬肝。


番茄蔬菜牛肉湯:功效:富含各種維生素、膳食纖維、番茄紅素和蛋白質,能補充分娩時消耗的體力,并有助于氣血循環。用量:4餐份。材料:牛腩約300克,卷心菜1 OO克,西紅柿1個,青椒1/4個,西蘭花60克,洋蔥1 OO克,山藥(或土豆)1 OO克,大蒜末1 5克,西芹30克,月桂葉2片,芹菜適量,清水適量;調味料:番茄醬30克,鹽1小匙,冰糖1 5克,茶油/麻油一匙,黃酒/老酒100毫升;
做法:①所有蔬菜洗凈切塊,備用;②牛腩洗凈切塊后,用沸水氽燙,備用;③將牛腩、洋蔥、大蒜末用油炒香,加入番茄醬、月桂葉、蔬菜(西蘭花和芹菜除外),注入適量清水,加鹽、冰糖、酒,煮至沸騰后,轉小火,燉煮約1小時;④最后加入西蘭花和芹菜,煮3分鐘,即可起鍋


山藥蓮子排骨湯:功效:快速恢復體力,預防產后抑郁。用量:2餐份。材料:豬排骨約1 50克,蓮子60克,鮮山藥1 OO克,紅棗6枚,黨參1 O克,清水適量;調味料:翻酒20毫升,鹽少許。
做法:①排骨用沸水氽燙一下,再用清水洗凈備用;②蓮子洗凈,鮮山藥削皮切塊,紅棗去核備用;③在湯鍋內放入黨參、紅棗、蓮子、酒、鹽和清水,煮沸后轉小火,煮1 O分鐘至熟即可。④最后,加入山藥,用小火煮10分鐘至熟即可。注意:新鮮山藥含有能激活腸道內益生菌的酶,能幫助產婦生成健康的新細胞。


麻油豬肝:功效:有助于子宮的污血排出。用量:2餐份。材料:豬肝1 OO克,帶皮老姜20克,清水適量;調味料:麻油1大匙,米酒1大匙,鹽少許;
做法:①將豬肝用米酒洗干凈,切成1厘米厚度;②老姜洗干凈,連皮切成薄片;③將麻油倒入鍋內,用中火燒熱,放入老姜轉小火,爆到姜片的兩面起皺呈褐色,但不焦黑;④轉大火放入豬肝炒至豬肝變色;⑤加入米酒和水煮開,轉小火煮5分鐘即可。注意:食材要選擇手指下壓感覺有彈性的顏色鮮嫩的豬肝,如果壓下去是硬硬的為木肝,請勿買。


姜汁魚:功效:恢復體力,促進蛋白質的吸收。用量:2餐份,材料:魚1條(約400克),老姜60克,姜絲、蔥絲適量,清水適量;調味料:醬油2小匙,麻油2小匙,酒1大匙
做法:①將魚洗凈后,兩面劃斜刀紋,仔細拭干水分,備用;②老姜洗凈后,切下三四片薄皮,其余磨成姜汁備用;③在鍋內用麻油煸炒老姜片至焦黃色,溢出香味;④放入魚、姜汁、酒、醬油和清水,轉小火,燜煮至熟。烹制過程中 要翻面。起鍋前,撒上姜絲和蔥絲即可。注意:姜溫中散寒,是天然的抗惡心藥,應用范圍廣泛。其中的魚可以是鯛魚、鱸魚、烏仔魚、黃花魚、金線魚交替使用。


姜醋豬腳蛋:功效:健脾開胃、益氣補血、祛風驅寒。用量:一日份。材料:老姜,豬腳(分量依照個人喜好以及容器的大小來確定),雞蛋若干;調味料:添丁醋(甜醋),紅糖,麻油
做法:①老姜去皮,洗凈,切厚片,用刀背輕輕拍一拍,易于人味,然后晾干。開火上炒鍋,鍋內放少量麻油,下姜,放少量鹽,出水分后炒干;再加少量鹽,出水分后再炒干。一定要炒到沒有水分,然后盛出備用;②冷水下生雞蛋,煮到九成熟,取出剝殼備用;③瓦煲中倒入甜醋、紅糖(兩者比例一般是5:1),老姜和雞蛋,大火燒滾后,再換小火煲(注意要小心看火,因為醋會撲出來的),約30分鐘關火,揭開瓦煲蓋子(以防止蓋子上的水份人煲),自然晾涼后再蓋上,將瓦煲放在陰涼處浸泡2~3天。注意確保醋要蓋過材料;④要吃之前兩天,將瓦煲再上火煲滾,然后將去毛切塊的豬腳放入瓦煲燒滾,中間記得試味:如果醋太酸就加點紅糖,太甜就再加點醋。之后再蓋回瓦煲蓋,確保醋要蓋過材料,再置于陰涼處兩天后就可以食用啦。注意:豬腳有利于乳汁的分泌,醋能促進鈣質的吸收,又能解膩去腥,兩者搭配十分開胃。因為這個菜做起來比較復雜又不容易壞,可以效仿廣東人一次做一個月的量,每次取出來再加料煲滾即可。
①泡制的時間越長,雞蛋及姜的味道就越好。吃了覺得不夠,可以循環加料。反正吃前兩天加入豬腳就可以了。②如果不小心瓦煲內沾了水長了霉,就小心地將霉用勺子處理掉,然后再重新煲滾,晾涼存放。③醋汁可以多喝,因為精華都在醋汁上。
注意事項:藥飲部分要注意不能和醫院開具的藥方重復,很多醫院都會給產婦開一些活血化淤的中草藥,以免藥效重疊,引發大量出血與發炎等并發癥,所以服用之前要先咨詢醫生。如果有發燒或發炎等現象,應暫時停用。正常情況下,產婦住院期間的飲食需要在家里做好了帶去醫院,因此這個階段的菜譜應盡量簡單方便,不要太復雜了不好操作。做菜用的高湯可以用雞湯、姜母鴨湯等。
月子里使用的麻油要用低溫烘培的黑麻油,可預防便秘,也可去寒、補虛勞、養五臟,改善產后虛困。月子餐中使用到的酒類,可以是米酒、黃酒或是福建的老酒等,能夠起到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污物排出的功效。在第一個階段用量要小,或者不使用。做菜用到的生姜最好是老姜,需用黑麻油爆透(兩面皆皺起來,但不能過焦),以幫助發汗、去寒氣、溫熱身體;連皮食用則可利尿消腫,預防產后便秘;老姜還有健胃、增加食欲的功能。第一個階段最好不要吃水果,蔬菜也最好少吃。一般來說,產婦易出現水腫現象,由于水果含糖較多,糖分會增加身體對水分的吸收,所以會加重水腫狀況,不利于瘦身。
第一個階段的注意事項:1.生化湯是否要服用,最好要征詢醫生的意見。服用過多會使新血流失,給子宮造成負擔;2.最好要每天都吃豬肝,而且放在早午餐吃效果最好3.紅豆湯祛濕補血,同時有助于排出惡露,最好能夠堅持服用。
第二階段月子餐(第8天-14天)調理重點:補血、滋陰、促進乳汁分泌、強健筋骨、潤腸通便、恢復體力、收縮子宮。
經過前一周的調養與適應,媽媽的體力慢慢恢復,此時應增加一些補養氣血、滋陰、補陽氣的溫和補品來調理身體,同時開始補充能促進乳汁分泌的食物。除了延續前一周的食材之外,還要注意身體對食物的消化情況,如果有便秘或燥熱癥狀,則宜增加清熱、促排便、利尿的食物,以免患上痔瘡;另外,注意增加增強骨質和腰腎功能的食材,以緩解產后的腰酸背痛;可以依個人體質選用蓮子、大棗、茯苓、桂圓、百合、菇類、蓮藕等來調節緊張情緒和失眠,預防產后憂郁。剖腹產的媽媽因為傷口復原速度較慢,應該延后兩周進補,所以在這個階段最好還是重復第一階段的飲食。


杜仲茶:功效:預防產后腰酸背痛,防治感染,增強抵抗力,還能夠減少體內 脂肪。用量:1日份。材料:生杜仲20克,清水1 220毫升
做法:①將原料一同放人砂鍋或不銹鋼鍋內,用大火燒開后轉中火1 5分鐘左右;②約剩600毫升關火;③盛入保鮮盒內。
用法:作為飲料在一天內分數次喝完。注意:杜仲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益腰膝之功效。
紅棗茶:功效:紅棗桂圓補脾和胃、養血安神,與黃芪或黨參同煮可起到氣血雙補還不用擔心內火加重的作用。加入枸杞,更能滋補肝腎,明目潤肺。用量:1日份。材料:桂圓(最好是帶核)30克,紅棗1 5克,生姜三大片,黃芪5克, 枸杞一小把,紅糖兩大勺,清水適量;
做法:①將紅棗洗凈,去核備用②將原料一同放入砂鍋或不銹鋼鍋內,用大火燒開后轉中火煮1 5分鐘左右;③可多煮一些放入保溫瓶作為飲料喝。
用法:作為飲料在一天內分數次喝完。注意:服用這道茶飲還是有禁忌的:淤血沒有排清之前、受寒著涼的情況下、陰虛內熱的體質等都不能服用,否則容易寒凝血淤,留阻子宮或是加重內熱,都不利于產后恢復。


油飯:功效:可以防止產婦內臟下垂。用量:4餐份。材料:糯米300克,去柄香菇30克,豬肚尖1 OO克,帶皮胡蘿卜30克,大蒜30克,帶皮的五花肉1 60克,蝦米30克,帶皮老姜適量,清水適量;調味料:麻油適量,米酒適量
做法:①糯米洗過后,加入冷水浸泡6~8/小時,隔天瀝干;②將泡軟后的香菇切成粗絲;③帶皮老姜、五花肉、豬肚尖及帶皮胡蘿f、均切成粗絲,大蒜切片;④鍋子加熱后放人4大匙麻油,將帶皮老姜絲和大蒜片下鍋炒成淺褐色;⑤加入蝦米、香菇、豬肚尖、五花肉及胡蘿I\,炒至香味出來即取出備用;⑥鍋內重新加熱,放入3大匙麻油加熱,糯米下鍋炒至有黏性,再加入上一步中的材料一起炒;⑦將炒好的材料裝入蒸鍋內,并加入適量米酒;⑧放入蒸籠(或電飯鍋)內,蒸熟即可食。


薏仁飯:功效:薏仁可補血、祛濕、利尿。用量:1日份。材料:和煮白米飯的用料差不多,薏仁和香米的比例按個人口味,如果吃得慣就多加一些薏仁,否則主要以香米為主;
做法:①薏仁洗凈泡水1~2小時,瀝干水分備用;②大米洗凈后將薏米、香米和水倒人電飯鍋中,約1小時左右可熟。注意:不適應的媽媽可以少放點薏仁,因為吃多了也容易不消化。


紅薯粥:功效:健胃整腸。用量:2餐份。材料:糙米1/3杯,鮮山藥80克,紅薯1 OO克,清水適量;
做法:①糙米洗凈后用清水浸泡約30分鐘;②山藥、紅薯洗凈后削皮切塊,備用;③將糙米和適量清水煮至沸騰,轉小火,煮約30分鐘;④加入紅薯,繼續煮約1 5分鐘;⑤最后加人山藥,再煮5分鐘至熟,即可。注意:薯粥最好要用糙米煮,糙米可以幫助媽媽補充維生素K和B 族維生素,能夠補充精力、恢復分娩時消耗的元氣、促進傷口愈合;紅薯還可以促進排便,避免便秘。糙米預先浸泡一下,煮出來的口感較好,煮山藥不宜太久,如果能保持其微脆的口感,可以更好補充產后所需的植物性雌激素,但也必須煮熟。


紫米粥:功效:補血暖身,促進子宮收縮,避免因膀胱受壓迫出現尿頻和尿失禁等困擾。用量:6餐份。材料:糯米1/2杯,山藥100克,桂圓50克,清水適量;調味料:冰糖1 20克
做法:①紫米洗凈后,用清水浸泡約30分鐘,瀝干備用;②桂圓切碎,山藥削皮切丁,圓糯米洗凈,備用;③在鍋內放入紫米、圓糯米和適量清水,煮沸后轉小火,熬煮30分鐘;④加入桂圓和冰糖,煮至融化,再加入山藥,煮至再次沸騰即可。注意:紫米含有較多的微量元素,對媽媽產后的滋補很有效果;同時它富含鐵質,具有補血暖身的功效。直接食用紫米容易因其黏性導致腸胃消化不良,若加入山藥、糯米,可以減少黏度。

酒蛋線面:功效:祛除風寒、益氣補血;用量:1餐份。材料:線面1 緇、雞蛋1-2個、老姜2-3片,清水適量;調味料:茶油兩勺、紅糖兩勺、福建老酒半碗;
做法:① 老姜切片,雞蛋打散備用;② 紅糖調入少量清水溶化成紅糖水;③ 清水煮沸后放入線面,至線面變成透明狀即可起鍋,放在一旁備用;④ 茶油在鍋里燒熱,放入姜片爆香;⑤ 放入雞蛋炒至八分熟,放入半碗老酒,再把調好的紅糖水加入,煮沸;⑥ 把線面放入5中,即可起鍋;或是把5裝入碗中,再把線面放入也可以。注意:福州線面的特點是一煮就熟,久煮不糊,柔韌滑潤,嚼不粘齒;而且煮食方便簡單,可以與各種高湯搭配,也非常容易消化吸收,這道主食佐以老酒,滋味美。開胃又營養


木瓜紅棗雞湯:功效:木瓜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木瓜蛋白酶,加入膳食中,有助于消化和吸收,有助于排便順暢,同時還能促進哺乳媽媽分泌足夠的乳汁。用量:1餐份。材料:木瓜1 OO克,雞肉適量,紅棗6枚,姜4片,黃芪30克。調味料:鹽、酒少許
做法:①材料洗凈,木瓜削皮去籽后切塊,紅棗去核,備用;②雞肉洗凈切塊,用沸水氽燙一下取出;③將所有材料放入湯鍋內,加入鹽、酒,煮至沸騰后轉小火,燉煮約 30分鐘即可。


紅曲鰻魚湯:功效:紅曲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有助于排凈惡露,并有補廊、開胃的功效,與藥膳魚湯搭配,能增強媽媽的抗病毒能力,預防感冒,促進乳汁分泌。用量:2餐份。材料:海鰻300克,老姜30克,當歸5克,枸杞8克,王不留行8克,清水800毫升。調味料:麻油1/2大匙,米酒1 OO克,紅曲醬20克;
做法:①將所有藥材用清水煎煮約1 O分鐘,備用;②海鰻洗凈切塊。在鍋內加熱麻油,放入姜片炒至香味溢出,加人海鰻、紅曲醬略煎一下,再加入米酒拌炒;③最后加入藥汁,轉小火,熬煮約6分鐘即可。注意:市售的紅曲醬已經含有鹽分,所以烹調時不需再加鹽。


黃豆牛腱湯:功效:丹參有去淤血、造新血的功效,搭配山茱萸,能溫中散寒,下氣止痛,有助于排除產后惡露,改善小腹冷痛、手腳冰冷的癥狀;搭配通乳的食材,能促進乳汁分泌。用量:6餐份。材料”牛腱600克,黃豆300克,姜4片,丹參1 O克,炙甘草5克,山茱萸3克,紅棗6枚,清水適量;調味料:米酒一大匙,鹽少許;
做法:①紅棗去核,將其他藥材用濾紙袋盛裝,備用;②黃豆洗凈后,先用清水浸泡約2小時,容易煮熟;③牛腱切塊,用沸水氽燙洗凈,撈出備用;④將所有材料放入鍋內,用適量清水燉煮約90分鐘,最后撈出藥材包即可。注意:通常產后第一周惡露排泄不暢、至第二、第三周會突然增多,可利用這道菜來調理,等惡露排凈后,無需再加丹參和山茱萸。


豆腐牡蠣湯:功效:滋陰補血、清熱解毒,有助于調節激素分泌、恢復身體機能、保護眼睛。用量:2餐份。材料:鮮牡蠣1 50克,鮮山藥80克,豆腐1塊,姜絲、蔥絲少許, 枸杞1 O克,清水適量;調味料:鹽1/2小匙,麻油少許;
做法:①鮮山藥削皮后切成小丁,放在淡鹽水里備用,這樣不會發黑;②豆腐切丁,備用;③鮮牡蠣用1小匙鹽抓洗,再用清水沖凈,瀝干備用;④在鍋內加入清水、山藥、枸杞,煮沸后再加入豆腐和鮮牡蠣煮熟;⑤起鍋前,加鹽調味,并滴人少許麻油,配上姜絲和蔥絲即可。食用時再取出加熱。


酒釀溏心蛋:功效:酒釀含糖、有機酸、維生素B。、B2等,可益氣、生津、活血、散結、消腫、利于泌乳。用量:1餐份。材料:酒釀3大匙,雞蛋1~2個,生姜2~3片,紅棗2~3顆,清水適量;調味料:紅糖適量
做法:①在滾水中加入紅糖、生姜、紅棗,然后打進雞蛋,蓋上蓋后用文火燜一分鐘即可,如果想要雞蛋更熟就多煮一會兒;②放人酒釀煮開即可食用。注意:溏水蛋不要煮得太老比較好吃,而酒釀也是不能久煮的。


麻油豬腰:功效:豬腰是產后調理的常用食材,可以改善筋骨無力和腰酸背痛的狀況,并消除水腫。用量:2餐份。材料:豬腰1個(約300克),老姜80克,杜仲40克,枸杞1 O克。調味料:胡麻油1大匙,米酒50毫升,鹽少許,清水500毫升
做法:①將杜仲折斷,加入枸杞、清水,用小火煎煮約30分鐘,備用;②腰子剖為兩半,挑除內部筋膜,切成十字花紋厚片,先用冷水浸泡(或沖洗),再用沸水氽燙,取出瀝干,備用;③在鍋內加熱胡麻油,加入老姜片煸炒至金黃色后,加入腰子和米酒拌炒至變色;④最后倒入藥汁,煮至沸騰即可。注意:烹煮豬腰前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氽燙,可以去除騷味;藥材藥效才能完全釋放出來。最好能連續服用至少一周。第8天起可以開始吃,自然產者吃1周即可,剖腹產或小產者,不妨吃2~3周。


麻油魚:功效:補充蛋白質。用量:2餐份。材料:鱸魚(或烏仔魚、黃花魚、金線魚等)約200克,帶皮老姜1 5克,胡麻油60毫升,米酒300毫升。
做法:①魚用米酒洗凈(黃花魚切成三塊),老姜洗凈帶皮切成薄片;②將胡麻油倒入鍋內,用中火燒熱;③放入老姜轉小火,爆到姜片兩面均“皺"起來,呈褐色但不焦黑;④轉中火加入魚,爆魚至外表發白,放人米酒和少量清水轉大火;⑤燒沸后轉小火加蓋燒5分鐘,加鹽少許,2分鐘后關火。注意:魚肉營養豐富,含大量優質蛋白質,而且脂肪少,吃起來細致嫩滑,容易消化,非常適合新媽媽服用。但是剖腹產手術后一個星期內最好不要吃魚。因魚類含有一種EPA的有機酸物質,有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阻礙術后止血和刀口愈合。等到手術傷口愈合之后,剖腹產媽媽就可以適當喝點魚湯和吃點魚肉。


銀魚烘蛋:功效:補充鈣質、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能改善哺乳媽媽缺奶的現象。用量:2餐份。材料:小銀魚70克,雞蛋3個,芥藍梗80克,大蒜末、姜末少許;調味料:油1大匙
做法:①芥藍梗洗凈后切細片;②在大碗內加入芥藍梗、小銀魚、大蒜末、姜末、雞蛋,慢慢攪拌均勻,再加入1小匙油混勻,備用;③加熱平底鍋,倒入剩余的油。注意搖動鍋,使油分布均勻,加入蛋液,蓋上鍋蓋,轉小火,煎約4分鐘;④打開鍋蓋,將烘蛋翻面再煎3分鐘,取出切片食用。注意:銀魚,又稱白飯魚、面條魚、西施魚等。銀魚含大量鈣質,能益肺止咳,利水補虛。


銀魚莧菜:功效:小銀魚含有豐富的鈣和蛋白質,紅莧菜具有清熱、通便、消炎的功能。用量:1餐份。材料:小銀魚70克,紅莧菜200克,大蒜2瓣,高湯1 OO毫升。調味料:茶油2小匙;
做法:①紅莧菜摘除根部洗凈,大蒜切片,備用;②將小銀魚放在篩網中,用熱水澆淋,備用;③起油鍋炒香大蒜片,加入小銀魚拌炒,然后盛出;④紅莧菜入鍋,加高湯燜煮約3分鐘,再加入小銀魚煮至沸騰,即可起鍋。


返回
關閉
亚洲精品午夜理伦不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