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后,在確定身高體重生命特征等都符合標準后,就會直接接種兩種疫苗:乙肝疫苗和卡介苗。通常情況下正常的嬰兒護士會在將孩子的性別、健康狀況等告知家屬之后,就直接安排孩子接種了。之后就是在醫院的幾天由醫生護士專職照顧,一般情況下嬰兒也沒有什么大事兒,吃吃喝喝、哭哭鬧鬧、拉拉尿尿等等而已,大家似乎主要關注的就是產婦的身體恢復狀況。等到出院時,各種各樣的注意事項,細瑣且繁多:什么產婦的康復檢查、嬰兒出身證的辦理、嬰兒的疫苗接種等等讓人聽得頭暈眼花,在疫苗接種的問題上,護士的交代會偏重于提醒未接種的疫苗應該在二月齡去接種第二針的乙肝疫苗,卻很少有人特意交代已經接種過的卡介苗會出現什么樣的狀況。
在孩子身體健康的情況下接種疫苗,基本上都會要求在接種點觀察30分鐘,無異常反應就可以離開了。至于打針的部位,可能會出現小范圍紅腫和壓痛,一般過了24小時就會自行好轉。如果說出現了發燒等癥狀,只要不超過38.5°,問題也不大。兩天之內盡可能不給寶寶洗澡,保持打針的部位干燥整潔。這些相信接種站的醫生都會反復叮囑。但是卡介苗卻會出現另外一種特殊的情況:卡介苗是預防結核病的疫苗,副反應主要是局部反應,而且反應出現的很慢,一般都是兩周之后才會逐漸出現紅腫,隨后化膿、破潰,一般8-12周逐漸結痂,最后留下疤痕。很多人的胳膊上都會有這樣的疤痕,像一朵盛開的小花。
每個寶貝的體質不一樣,卡介苗出現的局部反應時間、癥狀以及愈合快慢也不一樣。有的寶貝會在接種后2個月才出現反應,有的孩子反應很輕,只是皮膚微微隆起發紅,很快就好,有的孩子癥狀明顯,紅腫膿包較大,看起來很嚇人。這時卡介苗的正常反應,一般都不需要特殊處理。但是現在是夏天,一定要為寶寶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感染,穿寬松的衣服,等結痂自行脫落即可。
我家的大寶就屬于比較明顯的體質,當時的月子是在冬天,有兩天沒有給他洗澡,第三天換衣服的時候忽然發現他的胳膊上出現一個潰爛的膿包,就像現在的玲子一樣,當時也著實嚇了我一跳;直接抱著去了醫院,才知道原來是正常反應。而我家二寶就體現出不同,現在只是在胳膊上有微微隆起的小紅點。但事實上,如果接種卡介苗3個月后沒有出現任何反應或者反應不明顯,倒是需要家長們格外關注,有可能是接種失敗了,需要到接種點進行結核菌素試驗,決定是否補種卡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