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吞入異物:
處理辦法:
如果發現孩子吞食了異物,出現劇烈嗆咳,不要試圖通過喂水和食物的方法幫助孩子緩解癥狀,應盡快帶孩子去醫院就醫,不要抱有僥幸心理。在去醫院的過程中,要盡可能讓孩子右側體位朝下。因為一般異物容易存留在孩子的右側支氣管口里,右側體位朝下能避免對孩子進一步的傷害。
若異物較大,完全遮蔽聲門時,孩子可能迅速出現窒息,這時家長應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自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
(1)3歲以下的孩子發生氣管異物

1)把孩子抱起來,一只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頸部,讓其趴在救護人膝蓋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
2)若經上述操作異物沒出來,可把孩子翻過來。搶救者以中指或食指,放在孩子胸廓下快速向上重擊壓迫。重復,直至異物排出。
(2)3歲以上的孩子發生氣管異物
操作方法:
1)患兒取立位或坐位,救護者坐或跪在患兒身后,并將雙手環繞在患兒腰部,同時讓患兒彎腰頭部前傾。
2)救護者一手握拳,使拇指掌關節突出處頂住患兒腹部正中線肚臍上方2厘米。
3)用另一只手抓牢握拳的手,向上向內快速拉壓沖擊患兒腹部。
目的:反復快速拉壓沖擊,直到異物從氣道內排出來。
跌/墜落傷害:
處理辦法:
當寶寶摔傷之后,千萬不要立即抱起寶寶。因為我們第一時間并不了解寶寶的傷情如何,如果冒然將他抱起來,很可能對寶寶造成二次傷害。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必須保持冷靜,同時觀察寶寶20秒左右,先大概判斷一下寶寶身體某個部位有沒有受傷,再做相應處理。
不同情況跌落需要不同對待:
檢查孩子沒有大問題后,用冷敷(要用毛巾裹著,寶寶受不了太冷的刺激)可以收縮血管防止隱性出血,緩解疼痛。而24小時后血管已經停止出血,這時熱敷(約50℃熱毛巾)更有利于活血化瘀,促進損傷部位恢復的作用。
寶寶摔到頭部時,以下情況應立即去醫院:
(1)頭部有出血性外傷;
(2)寶寶跌傷后,出現意識不夠清醒、半昏迷嗜睡的情況;
(3)跌傷后兩日,又出現了反復性嘔吐、睡眠多、精神差或劇烈哭鬧;
(4)跌傷兩日后,出現了鼻部或耳內流血、流水、瞳孔不一等情況。
燙傷:

處理辦法:
遇到燙傷時,要記住“沖、脫、泡、蓋、送”五字訣。具體做法是:立即用冷水沖洗,然后脫下患處的衣服,將燒傷或燙傷的肢體泡于冷水中至不感覺到疼痛,再用清潔布料覆蓋以保護創面,最后送醫院診治。
很多家長在孩子燒燙傷后,會在孩子皮膚表面涂抹一些東西,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不僅會影響燒傷處熱量的散發,還會增加清理傷口的難度。涂抹有顏色的藥物,如紅藥水、紫藥水等,會影響醫生對創面深度的判斷,而且它們僅是消毒劑,大面積使用會引起中毒等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