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培訓招生知識
兒童這8種行為屬心理問題,0-3歲寶寶,需重點防范

經常有家長反映孩子有一些小怪癖,比如有的孩子沖動易怒愛打人,有的孩子膽小怯懦怕見人,有的孩子很大了還愛吸允手指……孩子出現這些情況到底是先天性格,還是后天教育不當所致?

婦幼月嫂提醒,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通常屬于心理問題,家長應該正視孩子的心理問題,并通過科學的手段來幫助孩子糾正不良行為。

這九大行為,隸屬心理問題!

1寶寶大了依舊愛吸吮手指

表現:一些較大的寶寶經常吸吮手指或腳趾,以吸吮大拇指多見,嚴重時還會導致大拇指變形,有些孩子不吸吮手指睡不著覺。

主要原因:1歲以內的寶寶愛吸吮手指屬于正?,F象,這是因為寶寶通過嘴巴認識世界。

隨著大腦發育的完善,多數寶寶會逐漸改變吸吮手指的行為,但是較大的寶寶仍有吸吮行為就屬于心理問題,如曾經受到較大的心理創傷,吸吮手指可以起到撫慰作用。

改善方法:分散寶寶的注意力

父母應多跟孩子溝通,找出孩子的心理問題,此外可以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多陪孩子玩,用有趣的玩具逗孩子開心,或是讓孩子幫忙做些小事,增加手的活動,逐漸糾正吃手指的習慣。

2喜歡咬指甲、撕手皮

表現:有些孩子特別喜歡咬指甲,以至于撕裂指甲床或指尖咬出了血,而且明知道咬指甲不對還是控制不了。有的孩子還喜歡撕手皮,一看到有一點手皮就要去撕。

主要原因:孩子愛咬指甲,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等身體原因,但更多的是心理原因,包括家長關心不夠,家庭關系不和諧造成孩子壓抑、情緒緊張,壓力過大等。

改善方法:尋找心理原因,轉移注意力

對于愛咬指甲的孩子,父母平時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游戲或外出活動,對減少孩子焦慮,糾正咬指甲有好處。情況比較嚴重的,可以請專業心理疏導醫生加入幫助孩子減壓。

除了心理治療,對于愛撕手皮的孩子,家長可以讓孩子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減少皮膚起皮的現象,有利于減少孩子撕手皮的機會。

3容易暴怒


表現:有些孩子非常沖動易怒,稍有不順心就大發脾氣,而且攻擊性非常強,有些家長以為這是天生的性格,或是低情商的表情,其實很多時候是心理問題。

主要原因:雖然有些寶寶確實由于先天神經系統的反應存在沖動、易激怒的情況,但是大多數脾氣大的孩子還是跟后天的教育和環境有關。

著名心理醫師舉了一個案例:1名7歲的孩子因脾氣大做心理咨詢,結果醫生發現該孩子的母親非常固執和專斷,總是愛打斷父親講話,甚至故意找借口禁止孩子到鄉下見爺爺奶奶。


改善方法:暫時性隔離+家長做好榜樣

如果孩子大發脾氣,可以在保證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將其隔離在一個場所內,冷靜幾分鐘,同時要避免任何人去安撫他,這種冷處理的方式對暴怒的孩子比較有效果。除此之外,家長務必要自省,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壞榜樣,并注意控制脾氣。

4三歲以上的寶寶過度依賴父母或家人

表現:3歲以上的孩子依然十分依賴父母或家人,甚至像樹袋熊一樣,一直趴在爸爸或媽媽的肩膀上,即使是玩最感興趣的玩具,也一定要爸爸媽媽的陪同。

主要原因:一般來說,2歲以下的寶寶依戀家人一般是比較正常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適應與大人的分離。有些大孩子有嚴重的依賴癥可能跟大人的過度保護有關,此外,早期失去母親的照顧(尤其是3個月~1歲之間)的孩子可能更容易造成依戀問題。

改善方法: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

對于依賴癥的孩子,家長應該逐步培養孩子獨立去做一些事情,尤其是讓孩子體會到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對孩子逐步放手。其次,家長在離開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不要一聲不響偷偷溜走,一定要跟孩子說一聲,并表示自己一定會回來。

5過度恐懼


表現:孩子出現恐懼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超過了正常范圍的恐懼就需要引起注意。

主要原因:人的恐懼感與身體技能的發展、個人的成長經歷幾乎成正比。隨著接觸的事物、經歷的活動越來越多,寶寶體驗到的恐懼感也會相應增多。一般來說,對生病、死亡、獨處、黑暗及想象中怪獸的恐懼,在4歲時達到頂峰,而到了6歲以后,開始下降。

改善方法:體會孩子的恐懼并安撫+解釋真相

能否及時克服恐懼,與孩子從父母身邊得到的安全感密切相關。大人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他、安撫他,不要置之不理,更不要嚇唬孩子??梢远鄵П?、拍撫以及輕聲安慰,降低孩子的恐懼感;在安慰孩子的同時適當給孩子解釋真相,比如說說為什么會天黑。

6退縮行為

表現:有些孩子顯得孤僻、不合群,尤其是上幼兒園以后,經常獨坐一處,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甚至不參加做操等集體活動,不與人講話,也不回答老師提問。

退縮行為一般在孩子面對陌生環境時出現,心理學表明這是他們認為自己無法克服所面臨的困難和障礙,擔心自己在同伴、老師或父母面前出丑而采取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但也跟后天的撫養教育不當有關。

改善方法:多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

家長應多方創造條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戲,并多陪兒童一起參加社交活動,讓兒童適應公共場所的活動。對已經出現退縮行為的兒童,父母和教師應幫助他們克服孤獨感,適應外界環境,在小伙伴之間建立和和睦的人際關系。


7厭食和偏食

表現:有些孩子長期食欲不佳,或是嚴重的挑食和偏食,這樣的孩子通常身體瘦弱,易感冒、腹瀉,且營養不良。

主要原因: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厭食主要是疾病和身體原因導致,其實心理也是導致小兒厭食的三大因素之一。挑食和偏食是典型的小兒心理障礙的表現,若就餐前或進餐時心情緊張、焦慮、壓抑,食物感官性狀的不良刺激等,也會使小兒產生厭食心理。

改善方法:營造愉快的飲食氛圍

除了帶孩子做全面檢查,治療身體疾病之外,還要注意心理干預。孩子不想吃飯時,切不可打罵、強迫、懲罰、哄騙,要細心分析小兒產生厭食的心理因素,采取暗示、鼓勵的辦法,一定要營造愉快的飲食環境。

8撞頭、打滾等行為

表現:有些年齡較小的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出現自虐行為,常見的自虐動作有搖頭、打頭、打滾、捏自己、抓頭發、扯耳朵等。

主要原因:孩子在情緒受到刺激、要求得不到滿足,或者疼痛因素刺激時,就會出現自虐行為怪癖。自虐其實是孩子有訴求的一種表達,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或某些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的表現。

改善方法:弄清自虐原因

多數孩子只有在不被滿足的情況下才采取自虐行為,因此更有可能是心因性引發的。家長要弄清楚孩子自虐的起因并進行矯治,比如檢視父母的婚姻關系等。如有必要,應該咨詢心理醫生。


返回
關閉
亚洲精品午夜理伦不卡在线观看